2)第一九六章 应聘_永不下车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继承了“匿名者”的遗志,继续在网络上进行反侦察、反追踪的活动,否则,哪怕技术再高明的一个人,也没办法保证去世后,还能继续保守身份、隐私之类的的秘密。

  沿这条思路下去,虽然,一时间还没证据,方然的预感却越来越强烈:

  匿名者,他,也许现在还活着。

  ……

  西历1477年冬,东海岸的费城,气温骤降,继而大雪纷飞。

  几乎每一天都会席卷联邦大6的寒潮,将极大影响民众的出行,在住所忙碌、吃喝靠储备的方然,则借此机会准备新一轮网络测试,为争取“国际商用机器”公司前沿研培养生的入职资格而努力。

  创立于一百多年前的“国际商用机器”公司,目前的员工总数,过四十万。

  相应的,这庞大跨国公司研体系的每一个单元,驻地与职能千差万别,剧变降临时,与暴力体系之间的距离也会大相径庭。

  就业,如果只为挣马克,只要进入“国际商用机器”就行,但方然的目标不在于此。

  全盘考虑、精心准备后,他应聘了该公司在联邦境内it基础研机构的内部培养职位,和人工智能、自动化、大数据等热门职位相比,这一职位的门槛更高,刷掉了大部分求值者,竞争反而更小。

  早有完全的准备,像“性格测评”和普通的网络面试、考试,当然难不住方然。

  大约一周前的第三轮测试,照例通过网络,技术面试官先考察了一些oop和架构的问题,而后将话题转向新型的fscim,最后则是快算法能力测试,花费不到一刻钟,方然顺利的实现了一种自定义hash方案,并将其与kot1in开库中的标准hash进行性能比对,还提出了初步的测试方案。

  应届生有这水平,即便在人才济济的宾夕法尼亚大学,也很难得,面试官似乎很满意。

  但按流程,他还是与方然简短交谈,询问这位求职者对薪酬和未来展的期望,在这期间,“国际商用机器”的人力分析部门传来通知,邀请他在一周后前往北卡罗来纳的夏洛特,进行最后的面试。

  面试,在网络达的今天,与花销相比效率一点都不高。

  所以按求职惯例,正规流程中如果接到面试,基本上希望很大,公司人力部门在现场核对过本人后,一般就会直递offer。

  机会难得,接到“国际商用机器”的通知,方然稍有些兴奋。

  但是去夏洛特面试……又是成百上千公里的长途旅行,这一点他就很难接受。

  之前从伯克利到费城,漫长的旅途是为了隐匿身份,风险只能忍受、除此别无他法,但入职“国际商用”的收益和长途跋涉的风险,孰轻孰重,就有一点为难。

  事情进行到这一步,如何婉拒面试,方然的提前布局就挥了作用。

  天气的变化,多少年来,人类的气象预报水平曾被广泛吐槽,但是在计算机、ai介入这一领域后,情况就悄然改变,联邦民众逐渐习惯了“还可以”的天气预报,却对这一预报背后的庞大分析、处理系统所知甚少,更不会意识到,现在的天气预报水平,对未来的7~15天,已经能达到百分之九十的置信度。

  借天气预报,提前规划好时间,一场如约而至的大雪就是很好的借口,让方然回避了面试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