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)第一一五章 我要办真正的军校_乱清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学之后,全军事化作训管理――军校啊!每年操死他几个!受不了的,提前滚蛋!保持淘汰率,不合格的学生,别想混到毕业季,反正决不允许废柴混进革命的队伍!

  如此严格,怕不怕找不到足够的生源?

  不怕,免学费,包吃住,奖学金,毕业国家分配,怎么可能招不到好学生?

  至于留学,关卓凡认为,重要是重要,但有个前提。

  这个前提是留学生的“底子”。

  如果学生的底子没打好,出去也是“留学垃圾”,回来了“海龟”只好做“海带”,哪敢叫他们真的“带海”?

  教训还不够多吗?

  学生的底子打好了,出去了才能真正更上层楼。

  所以,真正重要的,是先把自己的军校办好。

  之所以选择张之洞来主持福州船政,一个重要原因,是关卓凡认为,在原时空,相比实业和新军,张之洞更擅长的,是教育。

  张之洞创办了三江师范学堂――南京大学,自强学堂――武汉大学,湖北务农学堂――华中农业大学,湖北工艺学堂――武汉科技大学。

  张之洞办教育,是从学前一直办到大学的,“是全梯级”的,除了以上几间字号响亮的高等学府外,还有:湖北武昌幼稚园――中国首个幼儿园,慈恩学堂――南皮县第一中学,广雅书院――广东广雅中学。

  全部都是一等一的“名校”。

  这是“纵向”,“横向”看,张之洞所办教育,涵盖实业教育、师范教育、国民教育,算是“全方位”。

  称张之洞为清末兴教第一人,不过誉。

  当然,军事学校有其自身的特点,但教育的原理是共通的,何况张之洞绝非未经干戈的一介书生,他办过团练,打过发捻,也是血里火里过来的。

  不过,张之洞毕竟没有还办过洋务,办福州船政,要和英国人密切交道,他需要一个精通英语、熟稔洋务的人做助手。

  这个人选并不好找,但关卓凡的运气不坏,机缘巧合,这个人很快就出现了。

  居然是在香港的吕氏间接“推荐”的。

  吕氏到了香港不久,就给关卓凡写了封信,报告一切平安情形,并委婉地表示思念之意。

  *

  【未完待续『本文字由提供』。如果您喜欢该作品,欢迎来起点支持作者。】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